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閥門行業發展簡史及我國閥門的發展現狀
點擊次數:503 發布時間:2014-6-5
閥門是管道輸送系統中的控制部件,應用范圍很廣,包括化工、石油、天然氣、消防、水處理、環保、電力等等,從zui簡單的截止閥到極為復雜的自控系統中所用的各種閥門,其品種和規格相當繁多包括氣動球閥、蝶閥、閘閥、截止閥、止回閥、氣動調節閥、安全閥、旋塞閥、隔膜閥等,在管道系統中起到截斷、調節、止回等作用,雖然我們平時很少見到,但它確至關重要。
閥門zui早起源于中國,它早在公元兩千多年前就出現了。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蜀國人(今四川一帶)將竹子桶空在一端裝上木制的柱塞閥防止泄漏,再把竹子放入井中汲鹵以制鹽。公元前1800年,古埃及人為了防止尼羅河泛濫而修建大規模水利工程,也曾采用過類似的木制旋塞來控制水流的分配。
隨后歐洲因為冶煉技術和水利機械的發展,對閥門的要求也逐漸提高,于是發明出了銅制和鋁制的旋塞閥,閥門才進入金屬制。1769年瓦特發明了蒸汽機使閥門正式進入了機械工業領域,蒸汽機上大量采用旋塞閥、安全閥、止回閥和氣動蝶閥。18世紀到19世紀,蒸汽機在采礦業、冶煉、紡織、機械制造等行業的迅速推廣,對閥門數量以及質量
日益增加,于是出現了滑閥。相繼出現的帶螺紋閥桿的截止閥和帶梯形螺紋閥桿的楔式閘閥,是閥門發展中的一次重大突破,這兩類閥門的出現不僅滿足了當時各個行業對閥門壓力及溫度不斷提高的要求,而且初步滿足了對流量調節的要求。
此后,電力、石油、化工、造船行業的興起,各種高中壓的閥門得到了迅速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由于各種特殊材料,包括聚合材料、潤滑材料、不銹鋼和鈷基硬質合金的發展,古老的旋塞閥和蝶閥獲得了新的應用,根據旋塞閥演變的球閥和隔膜閥得到迅速發展。截止閥、閘閥和其他閥門品種增加,質量提高。使得閥門制造業逐漸成為機械工業的一個重要部門。
近些年我國閥門行業發展迅猛,受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等因素的影響,產品出口及*不斷擴大,逐漸成為行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和主產品銷售市場。但是我國閥門廠企眾多,規模小、缺乏核心競爭力,并且企業集中度低,難以在閥門市場上產生影響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閥門行業的健康發展。
從去年開始,閥門的國產化之路異常“坎坷”。目前,不管是在國內市場政策扶持方面,還是目前現有的技術水平方面,都對閥門的研發不夠有利。基礎件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制造業向化發展的短板,十二五期間政府將繼續加大對裝備零部件的國產化力度。
據了解,目前我國閥門國產化的主要難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據閥門行業不*統計,閥門行業研發資金投入占企業主營業收入還不到2%,與國外公司相比,全行業的研發資金投入很少。相關統計表明,我國閥門行業全年研發費用,還不如國外一家企業的科研經費多。科研經費、研發資金投入不足,已經成為制約閥門企業自主研發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國機械制造行業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緩慢,大部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主要機械產品核心技術來源的57%依靠引進。雖然我國閥門制造行業大部分產品已經基本實現了自主生產制造,但國內企業多承擔的是產品的低端加工環節,自主化的廣度和深度有待提高。如現在已經開始國產化的核電站成套設備中的核級閥門產品和百萬千瓦超臨
界、超超臨界火電站成套設備中的高壓鍋爐調節閥產品等,其關鍵的核心技術大部分仍需依賴進口。
行業共性技術研究缺失。由于改制,一些面向行業服務的研究院所成為各自為戰的企業,結構性質與工作重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行業技術支撐作用日益弱化,新技術、新工藝開發速度緩慢,設計、工藝、材料與制造等標準很難與國外對接。
客戶購買國內產品的意愿較差。雖然國內產品在性能指標上達到與國外同等水平,但一些客戶仍然愿意購買國外的技術裝備,使得國產*套重大技術裝備的閥門產品進入市場的難度增加。盡管不少國產閥門產品具有相當的技術等級,但一些使用部門仍以缺乏運行業績等理由而拒絕使用。
我國的閥門市場“蛋糕”雖大,但是市場競爭也非常激烈。隨著國家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政策逐步推進,通用基礎制造業發展將進一步得到重點支持,閥門的國產化進程也將不斷加快。但我國國內閥門制造業水平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好多高參數、高溫高壓、高磅級的關鍵閥門原一直依賴進口。中國閥門業要想有長遠的發展,
必須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既要繼續充分發揮傳統閥門產業的優勢,又要大力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和新興產業,以推動減壓閥、旋塞閥、氣動調節閥產業的升級。
本文章出自無錫科萊恩流體控制設備有限公司:http://www.klevalve.com/hyxw/2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