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514-88556835
當前位置:揚州市領鵬電氣有限公司>>技術文章>>浦幫鋼體集電器
浦幫鋼體集電器 移動設備由于移動,需要不斷地變換位置,在每一個不同的位置上,移動設備又要隨時能獲得動力電源,否則就無法繼續移動。這時,滑觸線就應運而生了。沿著移動設備的運行軌道平行敷設了若干條導體,接通電源。在移動的設備上,又安裝上可以從導體上取電的集電器。這樣,當設備移動時,集電器隨設備同步運行,并隨時從導體上取得電源,提供給設備,以使設備可繼續移動。這些導體和集電器組成的裝置就稱作滑觸線。 ![]()
供電滑觸線裝置由護套,導體、受電器三個主要部件及一些輔助組件構成 1、護套:是一根半封閉的導形管狀部件,是滑觸線的主體部分。其內部可根據需要嵌高3-16根祼體導軌作為供電導線,各導軌間相互絕緣,從而保證供電的安全性。并在帶電檢修時有效地防止檢修人員觸電事故。本廠生產的導管每條長度為4m,可以連接成任意需要長度,普通導管制作成直線形,也可按特殊需求制成圓弧形等。 2、導體:主要材質是銅,根據其截面積常用的有10平方,16平方,25平方 3、受電器是在導管內運行的一組電刷殼架,由安置在用電機構(行車、小車、電動葫蘆等)上的撥叉(或牽引鏈條等)帶動,使之與用電機構同步運行,將通過導軌,電刷的電能輿到電動機或其他控制元件。受電器電刷的極數有3-16極與導管中導軌極數相應。 (二)產品特性 1、安全:供電滑觸線外殼系由高絕緣性能的工程塑料制成。外殼防護等級可根據需要達以IP13、IP55級,能防護雨、雪和冰凍襲擊以及吊物觸及。產品經受多種環境條件考驗。絕緣性能良好,對檢修人員觸及輸電導管外部無任何傷害。 2、可靠:輸電導軌導電性能*,散熱較快,并用電流密度高,阻抗值低,線路損失小,電刷由具有高導電性能,高耐磨性能的金屬石墨材料制成。受電器移動靈活,定向性能好,有效控制了接觸電弧和串弧現象。 3、經濟:供電滑觸線裝置結構簡單,采用電流密度高,電阻率低,電壓損耗低的銅排作為導電主體??晒濍?%左右,實現以塑代鋼,以塑代銅,設計新穎,無需其他絕緣結構,無需補償線,安裝于起重機控制室同側,節省安裝材料和經費,其綜合費用與鋼質祼滑線大致相同。 4、方便:供電滑觸線裝置將多級母線集合于一根導管之中,組半簡便。其固定支架,連接夾、懸吊裝置,均以通用件供應,裝拆、調整、維修亦十分方便。 (三)用途:
成品滑觸線 供電滑觸線裝置可用于電動葫蘆,電動梁式和電動單梁橋式起重機;堆垛機,機電產品的自動檢測線,自動化生產線,移動式電動工具和其它移動受電設備,以及廠礦、車間、辦公場所內固定敷設母線槽。 目前普遍采用單極H安全滑觸線,在防護等級、絕緣方面有很大改進,安全可靠。 安全滑觸線——用于灰塵,潮濕等環境,可配防塵密封條和手保護(滑觸線離人距離很近的時候要配手保護,如:akapp)。集電器運行速度小于300米/分鐘。 多極滑觸線——安裝方便,速度快,結構簡單緊湊,安全可靠,,適用于電流在100A以下常用 剛體滑觸線——用于高電流設備,電流可達幾千安,適應于環境惡劣,溫度高 單極滑觸線——根據不同的極數進行組合,電流也可達千安,是目前zui常用的滑觸線 滑觸線質量可根據以下標準恒量: 1、碳刷使用壽命--屬于易耗品,行駛距離影響設備維護周期。 2、滑觸線外殼質量--厚度、硬度、適用溫度,環境等。 3、集電器性能--主要從輪子使用壽命、轉彎輪設計和集電器是否滿足各種環境下使用。 4、滑觸線膨脹問題--長度超過100米以后就要考慮膨脹問題。 5、電壓降問題--根據各種銅條長度電壓降有所不同。 2維護保養 編輯
為了保證滑觸線正常運行,延長其使用壽命,在滑觸線投入運行后,應對其進行定期檢修。 1、 電刷: 應根據移動用電設備使用情況每1—3個月檢查一次。重點檢查集電器電刷的磨損情況,若磨損量≥5mm時,必須更換。檢查時若發現電刷松動或發生磨損偏斜時,應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2、 集電器:至少每季度檢查一次。重點檢查緊固件有無松動、移位及塑料件和活動件磨損情況,檢查彈簧拉力(集電器電刷與導軌的接觸壓力應保持一定壓力(見下表)。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 連接件:至少每年檢查一次。重點檢查緊固螺栓、焊縫及支撐件是否松動、銹蝕、移位等,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 日常檢查:重點檢查軌道的平直度有無明顯偏差(大于20mm)、錯位,絕緣保護件有無脫落、斷裂、破損,不銹鋼“v”型槽有無翹起;軌道上有無異物及導電粉塵等。必要時應檢測其絕緣電阻是否符合要求(相間絕緣電阻應≥5MΩ)。 特別對行車軌道重合度、軌距、傾斜度等偏差較大,使用頻繁、車間粉塵過大、溫度較高及有水、酸、堿、霧和室外使用的環境,必須加強日常檢查與維護。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包裝印刷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