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解析鞋底耐磨試驗機檢測皮革跟面的耐磨性
閱讀:4470 發布時間:2018-1-4鞋底耐磨試驗機用于檢測橡膠、輪胎、鞋底、彈性材料、輸送皮帶、軟質合成皮等材料的耐磨耗性能。皮鞋跟面俗稱天皮,它是指接觸地面的鞋跟部件,是鞋底上主要的受力部件,由于其在人體重力作用下與地面頻繁摩擦,因此皮鞋跟面的耐磨性能對皮鞋穿著的舒適性、穩定性和使用壽命都有重要的影響。近年來,由于皮鞋跟面耐磨性能較差以及耐磨性能的不均一而造成的扭傷和摔倒的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在高跟女鞋中尤為突出。所以,皮鞋跟面的耐磨性能已嚴重影響了人們穿鞋的安全和健康。
鞋底材料進行耐磨性能測試通常有 GB/T 3903.2-2008《鞋類通用試驗方法耐磨性能》、GB/T 9867-2008 《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耐磨性能的測定(旋轉輥筒式磨耗機法)》、GB/T 1689-1998《硫化橡膠耐磨性能的測定》、ASTM D1630-2006《NBS橡膠磨耗性能》以及被多家企業和質檢部門采用的天皮耐磨試驗方法等5種測試方法。其中,GB/T 1689-1998 《硫化橡膠耐磨性能的測定》的適用范圍是硫化橡膠,不適用于目前女鞋鞋底廣泛使用的塑料和聚氨酯材料。而ASTM/D1630-2006《NBS橡膠磨耗性能》方法對試樣尺寸要求較大,很多女鞋跟面面積無法達到,而且要求試樣表面平整,一般鞋底很難達到要求,因此這種方法也不適合鞋跟面材料的耐磨測試。而另3種方法理論上對皮鞋跟面進行耐磨測試都是可行的。
目前,我國現行針對皮鞋鞋跟的標準QB/T3643-1999 《皮鞋跟面》中對皮鞋跟面的耐磨性能規定采用 GB/T 3903.2-1994 《鞋類通用檢驗方法 耐磨試驗方法》標準方法進行測試,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用國標法測試某些材料(特別是女鞋的跟面)無法在齒輪下產生磨痕或磨痕不清晰,從而無法得到量化結果。因此,該方法并不能如實反映皮鞋跟面在實際穿著中的磨損情況,不能給企業起到一個明確的指導作用。
基于上述原因,很多企業各自選擇其它的測試方法對皮鞋跟面材料進行耐磨測試,還有些企業自行制定企業標準,研發出新的耐磨性檢測方法,并研制出相關測試儀器,結果就造成了表征皮鞋跟面耐磨性能的數據五花八門、各成體系,企業間的數據沒有可比性,對生產商、采購商、質量監管部門和消費者都帶來了*的不便。同時,由于沒有統一的方法,市面上出售的測定皮鞋跟面的耐磨性能的儀器也是由各廠家自行設計和生產,種類繁多,參差不齊。所以,研究出一種合理的皮鞋跟面耐磨性能的測試方法刻不容緩。試驗條件對磨耗性能的影響:高低壓絕緣鞋(靴),耐酸堿膠靴等防護用鞋,其底料均采取標準規定的阿克隆磨耗試驗方法。要想取得試驗結果較高的重現率,必須嚴格試驗條件。為了弄清影響試驗結果的原因,我們對各種實驗條件包括環境溫度做了對比試驗。
試驗結果表明:膠輪軸與砂輪軸之間夾角的誤差、膠輪硬度的高低、膠底試片的厚薄、試驗環境溫度的高低,都對檢驗結果有一定的影響。
1.膠輪軸與砂輪軸之間夾角越大,磨耗減量越大。另外,膠輪硬度增大,試片厚度增加,試驗溫度的升高,也會增加磨耗減量。
2.橡膠的耐磨性能取決于本身的內聚力和磨擦表面的粘著力,包括底料的扯斷強度、扯斷伸長率、耐疲勞性能、粘彈性能等的綜合影響。
3.不能籠統地說磨耗與某項物性有關,例如:磨耗對扯斷強度來講,可以說扯斷強度是影響磨耗的主要性能,一般來說扯斷強度高,磨耗性能好。
從實際測試的數據來看,扯斷強度與磨耗不一定有這種關系,例如同樣含膠率的底料,加入順丁橡膠的底料比膠的底料扯斷強度低,但磨耗性能則高,這是一般的事實。所以橡膠鞋底的耐磨性能決定于本身的內聚力和磨擦表面的粘著力,也就是決定于底料的配方設計是否合理和底料含膠率的高低。在一般的情況下,低含膠率的底料在配方設計合理的情況下磨耗性能不會高于高含膠率的底料。所以任何一種內聚力強,粘著力弱的底料在任何固體表現磨擦都將表現出低磨耗數據和高耐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