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中國臺灣面板企業或大步開拓大陸市場
點擊次數:580 發布時間:2009-2-16
本報訊(記者劉新宇報道)由于受到日本和韓國面板企業的壓迫,中國臺灣地區面板企業在市場上一直只能以“低價”沖擊市場,隨著兩岸“三通”昨起全面實施,對于未來大陸彩電整機廠家和中國臺灣液晶面板企業之間的合作,業界充滿了想象。分析認為,短期內,“三通”將有利于降低運輸成本,而從中*來看,兩岸應該展開更深層次的合作。
深化合作極為迫切
“如果大陸彩電企業不能成為*的品牌,中國臺灣屏也沒戲”,“如果中國臺灣屏沒戲,大陸彩電企業想要擺脫受制于日韓企業的局面也非常困難”。帕勒咨詢*董事羅清啟昨日對本報記者如是指出。由于日本和韓國的彩電企業通常在上下游都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加上近期廣泛流傳的“日韓減少采購中國臺灣面板,圍剿臺企”傳言甚囂塵上,中國臺灣和大陸加強合作就顯得非常迫切。
分析認為,中國臺灣面板廠家產能嚴重過剩,加大開拓大陸市場是其消化產能較為快速、有效的方法。
銀河證券分析師朱力軍認為,兩岸三通,對于彩電企業來說“肯定是好事”,面板物流成本肯定會降低一些。但問題關鍵在于,運輸成本降低只能說是杯水車薪,“兩岸彩電鏈條企業zui急需的是在資本和技術上展開更深層次的合作”一位不愿具名的家電企業老總對本報記者表示。
政策優惠條件已經開出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兩岸要展開合作,首先就要先放下簡單地把彼此歸為“貿易對方”的想法,而是從提升整個大中華區的產業鏈條的競爭力上去考慮。
但現實似乎并不盡如人意,大陸彩電企業對中國臺灣面板企業并不主動,在涉足上游的過程中,國內幾大彩電*均選擇了韓系企業,如TCL與三星展開合作,創維和康佳則參股了LGD,“這很危險,把寶*押在日韓企業上,會導致中國彩電企業無法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羅清啟建議,中國臺灣廠商應該利用目前兩岸合作政策開放的大好條件,和大陸整機企業尋求液晶面板方面的合作。
政府則在較大程度上釋放了善意,廣東省*副廳長彭平已公開明確表示,廣東會提供資金、土地優惠,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或中國臺灣企業到大陸投資液晶面板項目,深圳市主管*也表示,“深圳有市場,有資金,希望相關企業特別是中國臺灣企業盡快將面板生產線轉移到大陸”,“如果中國臺灣廠商再不抓緊,在這方面或許真的被韓系廠商搶了先機”。
中國臺灣面板廠商近期一系列的動作跡象也在表明,抓住大陸這根“救命稻草”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