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剝離強度試驗機
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
剝離強度 peel strength
在規定的剝離條件下,使膠接試樣分離時單位寬度所能承受的載荷。用kN/m表示。
試驗裝置
1壓輥(如圖1所示)
1.1壓輥是用橡膠包覆的直徑(不包括橡膠層)約84mm,寬度約45mm的鋼輪子。
1.2包覆橡膠硬度(邵爾A型)為80º±5º,厚度約5mm。
1.3壓輥的質量為2000g±50g。
2試驗機
2.1拉力試驗機應使試樣的破壞負載在滿標負荷的15%~85%之間,力值示值誤差不應大于1%。試驗機以下降速度300mm/min±10mm/min連續剝離。
2.2拉力試驗機應附有能自動記錄剝離負荷的繪圖裝置。
試樣
1膠粘帶:膠粘帶寬度為20mm±1mm,25mm±1mm兩種,長度約200mm。
。試驗板表面用JB/T 7499-1994規定的粒度為P280的耐水砂紙,先沿橫向輕輕打磨,在整個面上磨出輕度痕跡,再沿縱向均勻打磨,除去這些痕跡。試驗板使用次數頻繁及*沒有使用后,應再打磨后使用。試驗板表面有*性污染或傷痕時,應及時更換。
3清洗劑和擦拭材料
3.1清洗劑:環己烷、汽油、乙醇、異丙醇、甲苯等適用的試劑級或無殘留物的工業級以上溶劑。
3.2擦洗材料:脫脂紗布、漂布、無紡布等在使用中沒有短纖維掉落的柔軟織物,并且不含有可溶于上述溶劑的物質。
試驗步驟
1用擦拭材料沾清洗劑擦拭試驗板,然后用干凈的脫脂紗布將其擦干,如此反復清洗三次以上,直至板的工作面經目視檢查達到清潔為止,清洗后,不得用手和其他物體接觸板的工作面。
2用精度不低于0.05mm的量測量膠帶的寬度。
3在制備試樣前,先撕去外面的3~5層的膠粘帶,然后再取200mm以上的膠粘帶(膠粘帶粘合面不能接觸手或其他物質)。并把膠粘帶與清洗后的試驗板粘接。在試驗板的另一端下面放置一條長約200mm、寬40mm的滌綸膜或其他材料,然后用壓輥在自重下以約300mm/min的速度在試樣上來回滾壓三次(試樣與試驗板粘合處不允許有氣泡存在)。
4試樣制備后應試驗環境下停放20~40min后進行試驗。
5將試樣自由端對折180º,并從試板上剝開粘合面25mm。把試樣自由端和試驗板分別夾在上、下夾持器上。應使剝離面與試驗機力線保持一致。試驗機以300mm/min±10mm/min下降速度連續剝離,并有自動記錄儀繪出剝離曲線。
6雙面壓敏膠粘帶與不銹鋼板或其他材料粘接時,先撕去雙面膠粘帶外面的3~5層,然后再取200mm以上膠粘帶粘貼在聚酯薄膜上,然后再剝去另一面的隔離紙按第7.3、7.4、7.5規定進行試驗。
7測定單面壓敏膠粘帶或雙面壓敏膠粘帶與薄片、薄膜等材料剝離強度時,先將薄片、薄膜等粘貼在鋼板上,然后按第7.3、7.4 7.5規定進行試驗。
試驗結果
1取值范圍
在記錄曲線中,曲線AB、CD部分不計入試驗結果。
按剝開后的20~80mm之間的距離(BC部分)計算。
2求積儀法計算
壓敏膠粘帶180º剝離強度σσ=
L——記錄曲線中取值范圍內的長度,mm;
b——膠粘帶實際寬度,mm;
C——記錄紙單位高度的負荷,kN/m。
3讀數法計算
在剝離的取值范圍內,每隔20mm讀一個數,共讀4個數,求其平均值。
4代表每一組試樣個數不少于3個,試驗結果以剝離強度的算術平均值表示;
式中:S——記錄曲線中取值范圍內的面積,mm2
2試驗板(見圖2):試驗板長度為125mm±1mm,寬度為50mm±1mm,厚度1.5~2.0mm。試驗板材質為GB/T 3280規定的0Cr18Ni9或1Cr18Ni9Ti1]
1狀態調節:制備試樣前,試樣卷(片)、試板應在溫度為23ºC±2ºC,相對濕度為65%±5%條件下放置2h以上。
2試驗室溫度為23ºC±2ºC,相對濕度為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