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印刷產業網 政策法規】
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關于印發《甘肅省綠色制造體系梯度培育實施細則》的通知
甘工信發〔2024〕142號
各市州工信局、蘭州新區經發局: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綠色工廠梯度培育及管理暫行辦法》,為加快我省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現將《甘肅省綠色制造體系梯度培育實施細則》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024年6月20日
甘肅省綠色制造體系梯度培育實施細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構建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發揮綠色制造在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中的基礎性和導向性作用,加快形成規范化、長效化培育機制,推動節能降碳和資源綜合利用,促進全省工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綠色工廠梯度培育及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甘肅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本細則所稱綠色制造體系梯度培育范圍包括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工業園區、工業節水型企業及工業節水型園區(以下簡稱綠色制造單位),從以下兩個維度建立培育機制:縱向形成國家、省、市三級聯動的綠色工廠培育機制,省、市兩級聯動的工業節水型企業培育機制;橫向形成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帶動園區內、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創建綠色工廠、工業節水型企業的培育機制。
綠色工廠是指實現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企業,是綠色制造核心實施單元。
綠色工業園區是指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貫穿于園區規劃、空間布局、產業鏈設計、能源利用、資源利用、基礎設施、生態環境、運行管理等過程,全方位實現綠色低碳和循環可持續發展的工業園區,是綠色工廠和綠色基礎設施集聚的平臺。
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是指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貫穿于企業產品設計、原材料采購、生產、運輸、儲存、銷售、使用和報廢處理等全過程,實現供應鏈全鏈條綠色化水平協同提升的主導企業,是帶動供應鏈上下游工廠實施綠色制造的關鍵。
工業節水型企業是指采用先進節水工藝裝備技術,節水管理水平高,單位產品用水、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再生水利用率達到行業先進水平的工業企業,是建設綠色制造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工業節水型園區是指采取先進的水處理和循環利用技術,以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減少水污染為目標,節水意識超前,節水行動有力的工業園區,是工業節水型企業集聚的平臺。
第三條 綠色制造體系梯度培育及管理遵循企業主體、政府引導、標準引領和全面覆蓋的原則,以綠色工廠、工業節水型企業培育為基礎,以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工業節水型園區培育為支撐,優化政策環境,引導第三方機構提供專業化服務,激發企業綠色制造的內生動力,推動全省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
第四條 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以下簡稱省工信廳)負責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推薦申報與監管,遴選公布省級綠色制造單位;市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省級綠色制造單位申報推薦和日常監管,建立市級綠色制造單位培育庫,遴選公布市級綠色制造單位。
第五條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管理平臺(以下簡稱管理平臺)為梯度培育及管理的統一平臺。
第二章 培育要求
第六條 市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將具備培育條件、有提升潛力、創建意愿強的企業、工業園區列為培育對象,形成培育庫,制定培育計劃,引導和支持培育對象對照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和工業節水型企業、工業節水型園區相關標準要求,實施綠色化改造升級,持續完善綠色發展各項工作。培育庫報省工信廳備案,省工信廳加強對市州和培育對象的支持指導。
第七條 綠色工廠培育對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依法設立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或者視同法人的獨立核算單位,且從事實際生產的制造型企業;
2.符合本細則第十七條第一款相關標準要求。
第八條 綠色工業園區培育對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具有法定邊界和范圍、具備統一管理機構的工業園區,且以產品制造和能源供給為主要功能,工業增加值占比超過50%;
2.發布園區綠色工廠培育計劃,組織園區內企業開展綠色工廠創建;
3.符合本細則第十七條第二款相關標準要求。
第九條 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培育對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依法設立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或者視同法人的獨立核算單位,是行業影響力大、經營實力雄厚、產業鏈完整、綠色供應鏈管理基礎好、在產業鏈發揮主導作用的企業,積極創建綠色工廠;
2.制定供應商綠色工廠培育計劃,推動供應商開展綠色工廠創建;
3.符合本細則第十七條第三款相關標準要求。
第十條 工業節水型企業培育對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依法設立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或者視同法人的獨立核算單位,且從事實際生產的制造型企業;
2.符合本細則第十七條第四款相關標準要求。
第十一條 工業節水型園區培育對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具有法定邊界和范圍、具備統一管理機構的工業園區;
2.符合本細則第十七條第五款相關標準要求。
第三章 創建程序
第十二條 企業、園區可采取自評價或委托具備評價能力的第三方機構開展評價的方式,編寫評價報告后通過管理平臺提交。采取第三方評價方式的,第三方機構要按照《綠色制造第三方評價工作要求》(附件1)開展工作,對所出具評價報告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采取自評價方式的,工作流程和報告模板可參考《綠色制造第三方評價工作要求》。
第十三條 市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依據管理平臺收到的申報材料,對照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工業節水型企業及工業節水型園區條件,公布市級綠色制造單位(具體辦法由市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參照《綠色工廠梯度培育及管理暫行辦法》及本細則制定實施)。
第十四條 市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每年3月31日前,將具有代表性和引領性的市級綠色制造單位推薦至省工信廳申報省級綠色制造單位。
第十五條 省工信廳組織專家對市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推薦的綠色制造單位開展評價。通過評價的在省工信廳網站進行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列入省級綠色制造單位并由省工信廳公布。
第十六條 省工信廳在充分征求省生態環境、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主管部門意見后,結合評審結果擇優推薦省級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申報國家級綠色制造單位。
第十七條 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發布綠色工廠標準清單(詳見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網站)的行業,按照相應標準進行評價,不在清單范圍的行業依據《綠色工廠評價通則》(GB/T 36132)進行評價。工業重點領域優先推薦能效水平達到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標桿水平的工廠,其他行業優先推薦達到相應國家能源消耗限額標準先進值或1級水平的工廠。
綠色工業園區創建依據《綠色工業園區評價要求》(附件2)。申報省級綠色工業園區應為市級以上且綠色工廠數量多、占比高的工業園區,申報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應為省級以上且綠色工廠數量多、占比高的工業園區。
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發布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行業指標體系(詳見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網站)的行業,按照指標體系進行評價,未發布的行業依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評價要求》(附件3)進行評價。推薦的企業原則上應為同級層面綠色工廠,優先推薦汽車、機械、電子、紡織、通信制造等行業以及供應商中綠色工廠數量眾多的龍頭企業和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企業。
工業節水型企業按照《工業節水型企業評價要求》(附件4)進行評價。優先推薦列入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且主要單位產品水耗達到國家節水型企業標準或行業標準先進水平的高耗水企業。
工業節水型園區按照《工業節水型園區評價要求》(附件5)進行評價。
第十八條 近三年有下列情況的企業或園區(含園區內企業),不得申請、推薦和列入綠色制造單位:
(一)未正常經營生產的(工商注銷、連續停產12個月以上、被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單且未被移出等);
(二)發生安全(含網絡安全、數據安全)、質量、環境污染等事故以及偷漏稅等違法違規行為的(參照“信用中國”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三)被動態調整取消綠色制造單位資格的;
(四)在國家、省委省政府及相關部門督查檢查中被發現存在嚴重問題的;
(五)被列入工業節能監察整改名單且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
(六)企業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的。
第四章 動態管理
第十九條 對綠色制造單位實施動態跟蹤。國家、省、市綠色制造單位應在每年4月15日前通過管理平臺填報動態管理表(附件6),上報年度綠色制造關鍵指標情況。
第二十條 市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對各級綠色制造單位加強指導、監督、檢查,每年組織開展現場檢查復核,持續跟蹤和分析創建成效,如有重大及以上生產安全和質量事故、Ⅱ級(重大)及以上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實時上報省工信廳。
省工信廳對國家級、省級綠色制造單位不定期進行抽查復核,復核不符合要求的,責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取消省級綠色制造單位資格,對國家級綠色制造單位,上報工信部取消國家級綠色制造單位資格。
第二十一條 綠色制造單位存在以下情形的,在每年度公布綠色制造單位時取消資格并進行公告:
(一)抽查、復核結果不合格,整改后(整改期90天)仍不合格的;
(二)單位被依法終止的;
(三)單位提供虛假材料和數據的;
(四)單位自行要求撤銷其資格的;
(五)被列入失信企業黑名單或有其他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
(六)不接受監督管理,不按時填報動態管理表的;
(七)第十八條所提到情況的;
(八)違反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
發生重大及以上生產安全和質量事故、Ⅱ級(重大)及以上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及時取消資格并進行公告。
第二十二條 綠色制造單位如發生名稱變更或因投資、并購等原因造成實際生產經營范圍、生產地址、組織邊界與列入時發生重大變更的,在填報動態管理表時予以說明。市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對企業或園區提交的變更說明進行復核確認,變更后不再符合相關標準的取消綠色制造資格。對涉及國家級、省級綠色制造單位的,市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于每年推薦時,將調整意見統一上報,省工信廳審核通過后,在每年度公布綠色制造單位時對省級綠色制造單位予以公告和變更,國家級綠色制造單位上報工業和信息化部申請變更。
第二十三條 市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對在本地區開展業務的第三方機構進行監督管理,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經查實在評價過程中存在弄虛作假或故意隱瞞評價對象問題的第三方機構在管理平臺中進行通報,三年內不予采信其所出具的評價結果。
同一法定代表人的第三方機構每年度開展的國家級、省級、市級綠色制造評價項目(包括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工業節水型企業、工業節水型園區)分別不得超過10項。
第二十四條 任何組織或個人可針對綠色制造單位和第三方機構相關信息真實性、準確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向各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實名舉報,并提供佐證材料和聯系方式。
對受理的舉報內容,相關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進行核實,經核實確認存在所舉報事項的,視情節輕重要求進行整改或按本細則第二十一條要求取消綠色制造單位資格,第三方機構存在所舉報事項的按本細則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定處理。
第五章 配套機制
第二十五條 依據甘肅省有關政策,對綠色制造單位給予支持。
(一)向首次進入國家級、省級綠色制造體系的單位給予一次性資金獎勵。對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最高獎勵100萬元,省級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工業節水型企業、工業節水型園區最高獎勵50萬元。(同一年度內,單個申報單位被列為多種綠色制造單位的,享受其中一種獎勵,獎勵不疊加。)
(二)向金融機構優先推薦各級綠色制造單位,爭取綠色金融產品支持。
第二十六條 市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把綠色制造體系梯度培育作為推動區域制造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抓手,可結合實際制定出臺本地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扶持和指導政策,對培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制定針對性政策,聯合有關部門依法依規積極運用財政、產業、土地、規劃、金融、稅收、用能等政策,持續提升綠色制造水平。
第二十七條 參與綠色制造體系梯度培育的第三方機構應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和專業人員培養,發揮專業人員專業能力的支撐作用,主動向培育對象宣貫綠色制造相關理念和要求,推廣先進成熟經驗,深入挖掘綠色發展工作亮點和潛在改進空間,提出合理化提升建議,跟蹤培育對象綠色發展過程的需求,提供綠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和持續性技術服務。
第二十八條 綠色制造單位應積極通過公開渠道展示宣傳綠色制造先進技術和典型做法,按照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相關規定要求披露環境信息。鼓勵綠色工廠編制綠色低碳發展報告,綠色工業園區制定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支持政策,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加大對綠色工廠、工業節水型企業的產品采購力度,工業節水型園區制定工業節水型企業支持政策。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九條 本細則由省工信廳負責解釋。
第三十條 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有效期五年。《甘肅省綠色制造體系建設評價管理實施細則》(甘工信發〔2020〕59號)廢止。
附件:
附件1.綠色制造第三方評價工作要求
附件2.綠色工業園區評價要求
附件3.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評價要求
附件4.工業節水型企業評價要求
附件5.工業節水型園區評價要求
附件6.綠色制造單位動態管理表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包裝印刷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浙江省零碳(近零碳)工廠培育建設方案(2025—2027年)》印發
《浙江省零碳(近零碳)工廠培育建設方案(2025—2027年)》近日印發,全省每年精心擇優遴選10家左右開展零碳(近零碳)工廠培育建設,支持推動企業在自主減碳路徑、場景打造、技術應用、數智賦能等方面大膽探索創新。- 2025-03-05 10:47:55
- 16707
-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關于公布2024年度江蘇省綠色制造名單的通知
經企業(園區)自主申報、各市推薦,廳組織形式審查、專家評審、專題會審和廳網站公示等程序,確定638家企業為2024年度江蘇省綠色工廠、40個園區為2024年度江蘇省綠色工業園區,現將名單予以公布。- 2025-02-28 11:38:12
- 14176
-
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支持外資企業積極參與中國綠色制造體系建設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5年2月20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姚珺表示,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認真落實《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等各項開放舉措,為外資企業提供良好服務,共享數字化、綠色化發展機遇。- 2025-02-24 11:36:09
- 14573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