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2017年大氣污染整治任務及目標公布
1.加強高污染燃料鍋爐改造。2017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10蒸噸/小時(含)以下高污染燃料鍋(窯)爐(含導熱油爐,以下簡稱小煤鍋爐)的淘汰或清潔化改造(改成天然氣及壓縮成型生物質等清潔能源)任務。
2017年8月底前,完成全市10蒸噸/小時以上高污染燃料鍋(窯)爐、導熱油爐(不含熱電鍋爐)的淘汰、清潔能源改造或尾氣深度處理工程[污染物排放達到《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3271-2014)中天然氣鍋爐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2017年年底前,地方自備燃煤熱電機組完成天然氣改造或超低排放改造,無法完成改造的,必須淘汰關停。
2.嚴格控制新建鍋爐。禁止新建20蒸噸/小時(含)以下的高污染燃料鍋爐和非壓縮成型生物質燃料鍋爐。城市建成區以外,逐步推進已建的壓縮成型生物質燃料鍋爐實施電能或天然氣替代,以壓縮成型生物質為燃料的新(改)建鍋爐廢氣排放執行天然氣鍋爐排放標準[達到《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3271-2014)中天然氣鍋爐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3.2017年啟動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化工行業結構調整,其中2017年年底前核心區關停所有規下化工企業、2020年年底前關停所有規上化工企業,2018年年底前中心區關停所有規下化工企業、2021年年底前關停所有規上化工企業;2018年年底前對臨江園區及外六工段化工園區所有化工企業開展一輪整治,2019年年底前關停所有外六工段規下化工企業(除危廢處置單位);其余區域2018年年底前對所有化工企業開展一輪整治,取消規下企業化學反應類工藝,2019年年底前關停所有化學反應類(除危廢處置單位)及環境污染較大或未按時完成整治的規下化工企業;2017年啟動部隊區塊23家化工企業關停轉遷工作,2021年前全面完成。
4.蕭山區要實施關停轉遷和兼并重組等措施,2017年啟動、2021年左右核減印染企業數量至19家;2017年啟動、2020年前全面完成蕭山區空港經濟區、紅山農場等區域化工行業結構調整工作,逐步取消化學合成工藝;2017年啟動、2018年年底前完成蕭山境內4家水泥粉磨站關停工作;2017年啟動、2021年年底前完成繞城高速公路以內鑄造、電鍍企業(車間)關停轉遷工作。
5.2017年富陽區要啟動江南區塊新城建設,逐步騰退江南新城范圍內的工業企業,2017年年底前完成新城建設規劃和工業企業騰退方案的編制并啟動實施,五年內實現江南區塊造紙、化工等相關企業全部騰退,其中,2018年騰退20%、2019年騰退20%、2020年騰退30%、2021年全部騰退。結合杭黃鐵路施工,浙江永泰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臺75蒸噸/小時、1臺220蒸噸/小時鍋爐在杭黃鐵路建成啟用前關停。
6.淘汰落后產能。嚴格執行國家投資管理規定和產業政策,落實減量置換方案等措施,進一步完善政策引導機制,實施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差別水價、差別排污費、市場化配置排污權等政策,引導落后產能有序退出。按照《關于印發<浙江省淘汰落后產能規劃(2013—2017年)>的通知》(浙淘汰辦〔2013〕7號)要求,全面完成落后產能淘汰任務,具體名單由市經信委另行公布。
7.化解過剩產能。嚴格落實浙江省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產能置換辦法,堅決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產能過剩行業新、改、擴建項目要實行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配套政策,通過“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積極推進水泥等重點行業過剩產能化解工作。
8.實施清潔生產審核。2017年年底前,創建綠色企業6家以上。全面完成省下達的清潔生產審核任務。對化工、造紙、化纖、印染、電鍍等重點行業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在清潔生產過程中通過原輔材料替代、裝備提升、改進生產工藝、強化廢氣收集處理等措施,有效減少企業無組織排放,提升廢氣治理水平。推廣行業清潔生產,針對焦化、煤化工、保留工業鍋爐和窯爐等實施煤炭清潔利用工程。進一步推進潔凈煤加工產業發展。
9.推進印刷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全市各類印刷企業應通過生產線全封閉等舉措,大程度收集廢氣,使印刷行業廢氣收集處理達到浙環辦函〔2016〕56號文件的規范要求。
本計劃自2017年6月30日起施行,由杭州市大氣污染整治工作*小組辦公室(市*)負責牽頭組織實施。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包裝印刷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