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zhan摘要】作為填補膠印和數字印刷之間市場空白的納米印刷技術,自誕生之日起就獲得了業內人士的關注。近日,納米印刷技術的發明人、美國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周郁為江漢大學師生帶來了一場關于納米技術的講座。在講座上,周郁將納米印刷技術定義為解決大規模制造難題的量產技術。
納米印刷技術是由數字印刷之父班尼·蘭達發明的,它的工作方式是這樣的:先往打印頭里注入蘭達納米油墨,這是一種含有納米級顏料顆粒的水性油墨。印刷時將油墨先轉移到一個加熱的橡皮布上,再轉移到承印物上,能與其相兼容的承印物主要有未經特殊處理的標準涂布紙或非涂布紙、塑料包裝薄膜或標簽紙等。
納米印刷技術的大優勢就在于其超小的油墨顆粒。在達到納米級的尺寸后,很多材料的特性都會發生變化。而納米油墨在這方面的表現則十分優異。由于質地較硬,這種油墨具有極強的抗磨損和抗刮擦性。納米油墨能吸收更多光線,因此能提供更廣的CMYK色域。此外,微小的顏料顆粒還能使墨膜變得更均勻,圖像更清晰。
一旦納米油墨轉移到了加熱的橡皮布上,它所含的水分就會蒸發,并留下一個超薄的墨膜。所以人們根本不用等墨膜干燥——這在膠印和數字印刷過程中很常見——可以直接進入下一個生產步驟。此外,納米印刷還能讓用戶在印刷區域內印刷更多顏色,而不會發生過飽和的問題。納米油墨多可以印刷8種顏色,分辨率在600dpi到1200dpi之間,在單張紙和卷筒紙印刷機上的速度分別可以達到13000頁/小時和200米/分鐘。可見這項技術的涵蓋面很廣。
“如果納米器件不能大規模量產,僅僅停留在實驗室,納米技術就永遠無法造福人類。納米印刷就是解決這一大規模制造難題的量產技術。”近日,納米印刷技術的發明人、美國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周郁為江漢大學師生帶來了一場關于納米技術的講座。
“傳統的物理定律在納米結構中是無效的,新的材料產生了很多新的性質。”在講座開始前,周郁接受了媒體專訪。1982年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時就開始研究納米技術至今的周郁,因為發明可高速、低成本制造僅數納米(一納米等于十億分之一米)器材的納米印刷技術,獲得了“2004年克雷多布魯內提獎”,他也是該項獎項的*華裔得主。
周郁介紹,任何器件“縮微”到納米級別,其性能都會有數千上萬倍的提升。比如在心臟疾病的檢測方面,傳統的醫學方法一般通過心電圖的波形變化來進行判斷,但在此之前,人體內的蛋白質可能已經發生了變化。“如果采用納米材料,測試信號能提高100萬倍,極微量的蛋白質變化也能被檢測出來,從而將疾病診斷大大提前,為救治節省時間。”他介紹,納米技術的發明革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應用于電子元件、芯片、集成電路的制造,在生物醫藥、數據存儲等方面也都拓展了相當廣闊的空間。
納米器件的制作是非常困難的。此前,科學家們通過在實驗室里用光刻或者電子束對其進行加工。光刻做出來的納米器件尺寸相對較大,而電子束雖然能做到足夠小,但速度非常慢,成本昂貴,無法用于大規模生產。“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都說納米技術是空想。”周郁笑言,所謂納米印刷技術,其實是一種全新的納米材料“組裝”技術。
“就像造房子,如何把納米材料做成一個一個的結構。”這一技術有點類似于中國古代的活字印刷術,首先將具有納米凹凸圖像的模具作“印版”,在相應的設備和器具配合下,通過壓印并定型以后“印刷”制造。因為能夠廣泛地采用各種高分子有機材料制造微米乃至納米尺寸的器件,麻省理工學院發行的《科技評論》雜志將這一技術評選為將影響未來世界的新興科技。
“現在年輕人熱衷追捧的iPhone、iPad,這些電子產品之所以靈敏度高、反光小、亮度高,其屏幕、芯片制造都離不開納米印刷的功勞。”周郁表示,目前納米印刷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未來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納米印刷技術是由數字印刷之父班尼·蘭達發明的,它的工作方式是這樣的:先往打印頭里注入蘭達納米油墨,這是一種含有納米級顏料顆粒的水性油墨。印刷時將油墨先轉移到一個加熱的橡皮布上,再轉移到承印物上,能與其相兼容的承印物主要有未經特殊處理的標準涂布紙或非涂布紙、塑料包裝薄膜或標簽紙等。
納米印刷技術的大優勢就在于其超小的油墨顆粒。在達到納米級的尺寸后,很多材料的特性都會發生變化。而納米油墨在這方面的表現則十分優異。由于質地較硬,這種油墨具有極強的抗磨損和抗刮擦性。納米油墨能吸收更多光線,因此能提供更廣的CMYK色域。此外,微小的顏料顆粒還能使墨膜變得更均勻,圖像更清晰。
一旦納米油墨轉移到了加熱的橡皮布上,它所含的水分就會蒸發,并留下一個超薄的墨膜。所以人們根本不用等墨膜干燥——這在膠印和數字印刷過程中很常見——可以直接進入下一個生產步驟。此外,納米印刷還能讓用戶在印刷區域內印刷更多顏色,而不會發生過飽和的問題。納米油墨多可以印刷8種顏色,分辨率在600dpi到1200dpi之間,在單張紙和卷筒紙印刷機上的速度分別可以達到13000頁/小時和200米/分鐘。可見這項技術的涵蓋面很廣。
“如果納米器件不能大規模量產,僅僅停留在實驗室,納米技術就永遠無法造福人類。納米印刷就是解決這一大規模制造難題的量產技術。”近日,納米印刷技術的發明人、美國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周郁為江漢大學師生帶來了一場關于納米技術的講座。
“傳統的物理定律在納米結構中是無效的,新的材料產生了很多新的性質。”在講座開始前,周郁接受了媒體專訪。1982年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時就開始研究納米技術至今的周郁,因為發明可高速、低成本制造僅數納米(一納米等于十億分之一米)器材的納米印刷技術,獲得了“2004年克雷多布魯內提獎”,他也是該項獎項的*華裔得主。
周郁介紹,任何器件“縮微”到納米級別,其性能都會有數千上萬倍的提升。比如在心臟疾病的檢測方面,傳統的醫學方法一般通過心電圖的波形變化來進行判斷,但在此之前,人體內的蛋白質可能已經發生了變化。“如果采用納米材料,測試信號能提高100萬倍,極微量的蛋白質變化也能被檢測出來,從而將疾病診斷大大提前,為救治節省時間。”他介紹,納米技術的發明革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應用于電子元件、芯片、集成電路的制造,在生物醫藥、數據存儲等方面也都拓展了相當廣闊的空間。
納米器件的制作是非常困難的。此前,科學家們通過在實驗室里用光刻或者電子束對其進行加工。光刻做出來的納米器件尺寸相對較大,而電子束雖然能做到足夠小,但速度非常慢,成本昂貴,無法用于大規模生產。“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都說納米技術是空想。”周郁笑言,所謂納米印刷技術,其實是一種全新的納米材料“組裝”技術。
“就像造房子,如何把納米材料做成一個一個的結構。”這一技術有點類似于中國古代的活字印刷術,首先將具有納米凹凸圖像的模具作“印版”,在相應的設備和器具配合下,通過壓印并定型以后“印刷”制造。因為能夠廣泛地采用各種高分子有機材料制造微米乃至納米尺寸的器件,麻省理工學院發行的《科技評論》雜志將這一技術評選為將影響未來世界的新興科技。
“現在年輕人熱衷追捧的iPhone、iPad,這些電子產品之所以靈敏度高、反光小、亮度高,其屏幕、芯片制造都離不開納米印刷的功勞。”周郁表示,目前納米印刷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未來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包裝印刷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 2012-05-15 14:48:38
- 2800
-
“鼠標一點,輕松制版;成本低廉,告別污染,不避光,無污染,成本低,可回收”,這是業內人士提出的納米與印刷結合的高境界。目前也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近日,又一個納米印刷項目誕生,那就是納米壓印LED圖形襯底產業化項目,采用該技術制作的LED芯片具有更高發光效率、更低成本、操作簡單。
- 2013-09-02 16:27:43
- 1964
-
2012年11月1日,以色列的蘭達公司出版的《蘭達納米印刷工藝白皮書》正式出版。這本白皮書全面介紹了蘭達發明的納米印刷技術(Nanography)。這種新的印刷方式將數碼印刷的通用性和短版優勢結合起來,同時具備傳統膠印的質量和生產效率。
- 2012-11-02 10:50:09
- 889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