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zhan摘要】第四屆數字出版年會以“新發展、新舉措、新期待”為主題,21位嘉賓做了主題演講,數字技術與平臺商繼續行業,提出“從單元內容到流內容”、“從知識服務走向知識社區”等創新觀點及應用,而傳統出版機構則成為一個新亮點,中國教育出版集團、中國科技出版集團、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三家國有專業出版機構在年會主論壇做專題報告,從傳統出版商的角度解讀了數字出版的發展趨勢。綜合各方面觀點及展示,可以總結出數字出版發展具有以下六大發展趨勢。
一、傳統出版單位從內容提供商向服務提供商轉換
繼2011年平臺運營商提出“從數據發行商向知識服務商”的轉型后,在今年數字出版年會上,作為內容提供商的主體——傳統出版單位也提出了“從內容提供商到服務提供商”的定位轉換,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總經理李朋義指出:“教育信息化和內容信息化將改變數字資源供應鏈上的傳統分工和角色定位。”早期出版社的數字出版是在既有資源里選擇作品進行數字化生產,再提供給讀者,這與傳統出版一樣,是一種“先生產后銷售”的線性、單向度經營模式。李朋義提出:“隨著出版市場的發展變革,讀者對于信息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出版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今天的需要。”同方知網數字傳媒分公司總經理張亞斌也指出“用戶關注的不再是簡單的文獻、知識獲取,而是關注如何從復雜的信息環境當中吸取解決問題的信息內容,并將這些信息動態重組為相應的解決方案。”
從內容提供商到服務提供商的轉型,意味著傳統出版單位對數字出版認識程度的深化,不再將發展數字出版僅僅停留在數字化內容的提供上,而是開始從網絡經濟的商業模式來建構內容產業。新的角色定位將從根本上改變傳統出版的以版權為主的商業模式,具體來說呈現出以下三方面特點:
一是將內容與網絡技術深度融合。服務型數字出版的內容展示與傳播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網絡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特點對內容進行重新結構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數字內容服務應結合網絡的互動性、即時性、社區化以及海量存儲等特點應進行模式創新,設計多樣化的增值服務業務架構,建立多元傳播格局下內容與經營模式。
二是變目標趨動型為用戶驅動型。傳統出版以“內容銷售”作為目標,以產品銷售數量、獲取大規模的復制利潤為追求,是一種“以產品為中心”的經營模式。而服務型數字出版,則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標,從用戶角度,內容銷售圍繞為用戶需求提供解決方案而展開,對用戶行為記錄,進行追蹤、分析,提供個性化定制與專屬服務,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經營模式。
三是實現從物理屬性到邏輯屬性的轉換。傳統出版是基于文獻的物理屬性而提供的服務,需要以圖書、報刊等有形物而呈現,出版經營實際上是對這些“載體物”的經營,這種實體經濟屬性帶有強烈的工業化時代的產業特點:標準化、規模化和流水線(注釋1),反觀數字出版,其載體形式脫離了“實物”的羈絆,而以“比特流”的形式呈現,從基于物理屬性的單向度線性建構變為基于數字內容邏輯屬性的多向度建構,內容組合與服務提供更趨立體化,產業特點呈明顯的后現代屬性:個性化、碎片化和組裝性。
二、數字出版內容提供從“單元內容”走向“流內容”
在年會主論壇,龍源期刊總經理湯潮提出從“單元內容”走向“流內容”的觀點。傳統出版是一種靜態出版,載體內容與載體形式不可分離使傳統出版
一、傳統出版單位從內容提供商向服務提供商轉換
繼2011年平臺運營商提出“從數據發行商向知識服務商”的轉型后,在今年數字出版年會上,作為內容提供商的主體——傳統出版單位也提出了“從內容提供商到服務提供商”的定位轉換,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總經理李朋義指出:“教育信息化和內容信息化將改變數字資源供應鏈上的傳統分工和角色定位。”早期出版社的數字出版是在既有資源里選擇作品進行數字化生產,再提供給讀者,這與傳統出版一樣,是一種“先生產后銷售”的線性、單向度經營模式。李朋義提出:“隨著出版市場的發展變革,讀者對于信息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出版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今天的需要。”同方知網數字傳媒分公司總經理張亞斌也指出“用戶關注的不再是簡單的文獻、知識獲取,而是關注如何從復雜的信息環境當中吸取解決問題的信息內容,并將這些信息動態重組為相應的解決方案。”
從內容提供商到服務提供商的轉型,意味著傳統出版單位對數字出版認識程度的深化,不再將發展數字出版僅僅停留在數字化內容的提供上,而是開始從網絡經濟的商業模式來建構內容產業。新的角色定位將從根本上改變傳統出版的以版權為主的商業模式,具體來說呈現出以下三方面特點:
一是將內容與網絡技術深度融合。服務型數字出版的內容展示與傳播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網絡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特點對內容進行重新結構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數字內容服務應結合網絡的互動性、即時性、社區化以及海量存儲等特點應進行模式創新,設計多樣化的增值服務業務架構,建立多元傳播格局下內容與經營模式。
二是變目標趨動型為用戶驅動型。傳統出版以“內容銷售”作為目標,以產品銷售數量、獲取大規模的復制利潤為追求,是一種“以產品為中心”的經營模式。而服務型數字出版,則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標,從用戶角度,內容銷售圍繞為用戶需求提供解決方案而展開,對用戶行為記錄,進行追蹤、分析,提供個性化定制與專屬服務,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經營模式。
三是實現從物理屬性到邏輯屬性的轉換。傳統出版是基于文獻的物理屬性而提供的服務,需要以圖書、報刊等有形物而呈現,出版經營實際上是對這些“載體物”的經營,這種實體經濟屬性帶有強烈的工業化時代的產業特點:標準化、規模化和流水線(注釋1),反觀數字出版,其載體形式脫離了“實物”的羈絆,而以“比特流”的形式呈現,從基于物理屬性的單向度線性建構變為基于數字內容邏輯屬性的多向度建構,內容組合與服務提供更趨立體化,產業特點呈明顯的后現代屬性:個性化、碎片化和組裝性。
二、數字出版內容提供從“單元內容”走向“流內容”
在年會主論壇,龍源期刊總經理湯潮提出從“單元內容”走向“流內容”的觀點。傳統出版是一種靜態出版,載體內容與載體形式不可分離使傳統出版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包裝印刷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12月5日,2015湖北文化產業合作洽談會在漢舉行,10個項目現場簽約。來自美國、日本等15個國家以及港澳臺地區的文化產業商務官員、公司高管100余人,與湖北文化企業代表聚集一堂、共謀商機。
- 2015-12-08 09:14:41
- 8075
-
- 2012-10-08 10:32:18
- 1205
-
- 2012-10-08 10:24:04
- 1234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