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2年8月1日消息據報道,美國的紐約時報剛剛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報紙發行的收入次超過了廣告收入。這條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媒體界引起了巨大震動。因為廣告一直以來都是媒體的主要營收來源,而紐約時報卻完成了一個歷史性的超越。美國媒體分析師說:“這是家訂閱收入大于廣告收入的大型報紙,真是又有趣又罕見!”
今年第二季度,紐約時報的廣告收入繼續衰退,下降6.6%,只有2.2億美元。而報紙的訂戶營業收入上漲8.3%,增加到2.33億美元。雖然只比廣告收入多了一點點,但這是歷*次,紐約時報的主要收入來源,從廣告主變成了訂戶。這意味著,媒體有可能擺脫一直以來的、對廣告的依賴。
紐約時報的發行收入能夠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近年來網上訂閱用戶數量的持續成長。此前,紐約時報也曾試圖穩定廣告業務的營收,但是收效不大。反倒是數碼訂閱服務,非常受用戶的歡迎。
據了解,《紐約時報》從2011年3年開始設置付費門檻,到現在已經有15個月了,在剛剛過去的第二季度付費用戶又增長了12%,超過了50萬。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系教授展江說,新媒體的沖擊導致傳統媒體廣告下降,使他們加速推進網絡付費閱讀。
展江:正是因為廣告的萎縮才推進了報網融合的進程。美國的報紙都是私人的商業報紙,主要收入不是靠發行,而是靠廣告。進入新媒體時代以后,到底是靠訂閱,購買電子閱讀版還是哪個,還有待觀察。所以在*大部分地方,特別是發達國家,紙媒的衰落主要是因為吸引廣告的能力下降了。
在廣告營收不斷消失的同時,紐約時報找到了新的商業模式。紐約時報網絡數字版有6,700萬讀者,只要向其中1%的忠實的讀者每個月收取15元美金的費用,就能夠彌補廣告的損失。而只要有超過2%的人付費,紐約時報就可以成為一個完全依賴讀者的報紙。
有評論認為,這是歷史性的一刻。因為這樣的新聞媒體,不再需要為了廣告主,刻意去討好“大眾”,用一堆灑狗血的標題,刊登全面娛樂化的新聞內容。這樣的新聞媒體,也不必為了*求生存,就向客戶低頭,刊登置入性的洗腦廣告文章。更重要的,為了讓那些愿意付費的2%讀者留下來,他們必須更努力的去挖掘更有深度、更有觀點的新聞,讓這2%的人覺得每個月的15元美金,都花得很值得。
今年初的達沃斯論壇上,《紐約時報》的出版商小亞瑟曾透露,由于網上訂閱打破了地域的投送,網上付費訂戶已經超過了紙媒的訂戶。為了讓更多的人付費訂閱,《紐約時報》將每月免費閱讀20篇文章下調到了10篇。與此同時,美國《新聞周刊》宣布將取消印刷版,全面轉向線上。
在美國媒體大舉進軍網絡的同時,中國的媒體也在利用新媒體進行多元化發展,《周末畫報》在蘋果app商店中下載量非常高,它不單單是一個網絡版的雜志,而是融視頻、音頻以及文字于一體的多媒體產品。它的母公司現代傳播集團新媒體事業群總經理虞萍說,以前大家都在說,新媒體對傳統媒體有沖擊,但現在看,媒體還是內容為王,新載體給了媒體很多可能性。
虞萍:所謂的新媒體其實就是一個新的載體,如彩印技術剛出來的時候也是一個載體,現在網站出來了,網絡技術是它的載體。現在新興的移動互聯網iPhone、iPad、安卓系統,這些也是新的載體,新的載體賦予了媒體很多新的可能性,如音頻、視頻的技術的應用,鏈接,直撥電話,跟用戶更多互動,包括手勢的互動、重力感應等等,這些都賦予了媒體更豐富的表現里,更好的表達。所以,我們從來都不認為媒體有新舊之分,媒體就是媒體,它的內核就是內容、觀點、洞見。
虞萍曾經去美國與《紐約時報》的人聊過,她感覺《紐約時報》付費門檻的設置,也和美國用戶的消費習慣有關。
虞萍:,確實美國的用戶有為虛擬產品、網絡產品付費的習慣。第二,紙質媒體向移動媒體轉移的趨勢在美國更明顯。暫時來看,中國報紙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從雜志來看,它的影響還沒有那么兇猛。
由于中國絕大部分用戶還沒有付費閱讀習慣,《周末畫報》的在線版全部免費,為了保證銷量,《周末畫報》在線版與它紙質媒體的內容重合度只有30%。虞萍坦言,中國目前付費的媒體效果還不好,更多的情況是內容免費,然后再上一些廣告。
虞萍:有限的幾家有付費的,如新世紀、財經,它的讀者量受到了非常大的約束,變得很少,它就不能夠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媒體,只能成為平面版的翻版。而且它一個月幾千個到一萬個人的收費是遠遠不能夠滿足它作為一個獨立媒體的投入的。所以如果我們要做一個獨立的新媒體,暫時看到的模式還是免費閱讀和廣告。
美國的媒體專家說,報業能擺脫廣告的制約確實是一件大事。一直以來,報業都想穩定廣告收入,但是都沒能成功。《紐約時報》在線新聞收費的成功,超過所有人的預期。但這條新路究竟能走多遠?未來,只能靠讀者訂閱來盈利。但是能依靠到什么程度,目前還不清楚。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展江也提醒說,也不是所有媒體都適合做付費模式:
展江:精英化的媒體就是面對企業界人士、中人士,精英化品質比較高的媒體,報刊比較適合這種。特別大眾化的媒體并不適合這么做,大眾化媒體往往瞄準的是一些傳統的圖紙,各方面處于中低端。
今年第二季度,紐約時報的廣告收入繼續衰退,下降6.6%,只有2.2億美元。而報紙的訂戶營業收入上漲8.3%,增加到2.33億美元。雖然只比廣告收入多了一點點,但這是歷*次,紐約時報的主要收入來源,從廣告主變成了訂戶。這意味著,媒體有可能擺脫一直以來的、對廣告的依賴。
紐約時報的發行收入能夠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近年來網上訂閱用戶數量的持續成長。此前,紐約時報也曾試圖穩定廣告業務的營收,但是收效不大。反倒是數碼訂閱服務,非常受用戶的歡迎。
據了解,《紐約時報》從2011年3年開始設置付費門檻,到現在已經有15個月了,在剛剛過去的第二季度付費用戶又增長了12%,超過了50萬。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系教授展江說,新媒體的沖擊導致傳統媒體廣告下降,使他們加速推進網絡付費閱讀。
展江:正是因為廣告的萎縮才推進了報網融合的進程。美國的報紙都是私人的商業報紙,主要收入不是靠發行,而是靠廣告。進入新媒體時代以后,到底是靠訂閱,購買電子閱讀版還是哪個,還有待觀察。所以在*大部分地方,特別是發達國家,紙媒的衰落主要是因為吸引廣告的能力下降了。
在廣告營收不斷消失的同時,紐約時報找到了新的商業模式。紐約時報網絡數字版有6,700萬讀者,只要向其中1%的忠實的讀者每個月收取15元美金的費用,就能夠彌補廣告的損失。而只要有超過2%的人付費,紐約時報就可以成為一個完全依賴讀者的報紙。
有評論認為,這是歷史性的一刻。因為這樣的新聞媒體,不再需要為了廣告主,刻意去討好“大眾”,用一堆灑狗血的標題,刊登全面娛樂化的新聞內容。這樣的新聞媒體,也不必為了*求生存,就向客戶低頭,刊登置入性的洗腦廣告文章。更重要的,為了讓那些愿意付費的2%讀者留下來,他們必須更努力的去挖掘更有深度、更有觀點的新聞,讓這2%的人覺得每個月的15元美金,都花得很值得。
今年初的達沃斯論壇上,《紐約時報》的出版商小亞瑟曾透露,由于網上訂閱打破了地域的投送,網上付費訂戶已經超過了紙媒的訂戶。為了讓更多的人付費訂閱,《紐約時報》將每月免費閱讀20篇文章下調到了10篇。與此同時,美國《新聞周刊》宣布將取消印刷版,全面轉向線上。
在美國媒體大舉進軍網絡的同時,中國的媒體也在利用新媒體進行多元化發展,《周末畫報》在蘋果app商店中下載量非常高,它不單單是一個網絡版的雜志,而是融視頻、音頻以及文字于一體的多媒體產品。它的母公司現代傳播集團新媒體事業群總經理虞萍說,以前大家都在說,新媒體對傳統媒體有沖擊,但現在看,媒體還是內容為王,新載體給了媒體很多可能性。
虞萍:所謂的新媒體其實就是一個新的載體,如彩印技術剛出來的時候也是一個載體,現在網站出來了,網絡技術是它的載體。現在新興的移動互聯網iPhone、iPad、安卓系統,這些也是新的載體,新的載體賦予了媒體很多新的可能性,如音頻、視頻的技術的應用,鏈接,直撥電話,跟用戶更多互動,包括手勢的互動、重力感應等等,這些都賦予了媒體更豐富的表現里,更好的表達。所以,我們從來都不認為媒體有新舊之分,媒體就是媒體,它的內核就是內容、觀點、洞見。
虞萍曾經去美國與《紐約時報》的人聊過,她感覺《紐約時報》付費門檻的設置,也和美國用戶的消費習慣有關。
虞萍:,確實美國的用戶有為虛擬產品、網絡產品付費的習慣。第二,紙質媒體向移動媒體轉移的趨勢在美國更明顯。暫時來看,中國報紙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從雜志來看,它的影響還沒有那么兇猛。
由于中國絕大部分用戶還沒有付費閱讀習慣,《周末畫報》的在線版全部免費,為了保證銷量,《周末畫報》在線版與它紙質媒體的內容重合度只有30%。虞萍坦言,中國目前付費的媒體效果還不好,更多的情況是內容免費,然后再上一些廣告。
虞萍:有限的幾家有付費的,如新世紀、財經,它的讀者量受到了非常大的約束,變得很少,它就不能夠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媒體,只能成為平面版的翻版。而且它一個月幾千個到一萬個人的收費是遠遠不能夠滿足它作為一個獨立媒體的投入的。所以如果我們要做一個獨立的新媒體,暫時看到的模式還是免費閱讀和廣告。
美國的媒體專家說,報業能擺脫廣告的制約確實是一件大事。一直以來,報業都想穩定廣告收入,但是都沒能成功。《紐約時報》在線新聞收費的成功,超過所有人的預期。但這條新路究竟能走多遠?未來,只能靠讀者訂閱來盈利。但是能依靠到什么程度,目前還不清楚。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展江也提醒說,也不是所有媒體都適合做付費模式:
展江:精英化的媒體就是面對企業界人士、中人士,精英化品質比較高的媒體,報刊比較適合這種。特別大眾化的媒體并不適合這么做,大眾化媒體往往瞄準的是一些傳統的圖紙,各方面處于中低端。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包裝印刷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北京時間10月25日消息,紐約時報公司今天發布了2012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報告顯示,紐約時報第三季度總營收為4.49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516億美元下滑0.6%;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228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569萬美元下滑86%。紐約時報第三季度業績不及華爾街分析師預期,推動其早盤股價大幅下跌8%。
- 2012-10-26 12:11:25
- 1149
-
- 2012-08-28 09:22:20
- 2144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